近日,深圳華強北的手機商家紛紛回家“辦喜事”了,二手手機市場經過政府嚴厲查處后,商家們只能歇業了,從2016年初到現在,二手手機市場的檢查越來越嚴,行業規范似乎也越來越明朗了,是不是就意味著大部分的商家要一直歇業了?
以前熙熙攘攘的華強北如今凄慘冷淡,大部分的商家門口都貼著“東家有喜,暫停營業”的標語,手機商們是真的有喜嗎?到底是喜還是憂呢?恐怕這其中滋味,只能如人飲水,冷暖自知了。這幾天深圳總是暴雨,天氣灰蒙蒙的,大概手機商們的心情也是如此吧,有一團灰色的棉花堵在心口,悶得厲害,出不來氣。
業內人心里都清楚,華強北那一個小小的玻璃柜臺每日的純利潤,可觀的收入是一直支撐著手機商們在華強北奮戰的唯一動力,如今生存法則被改變,手機商們忽然間就慌了神,想必從那一天開始就再也難以入眠了。
從去年開始,一直有新聞在報道,回收手機是一條灰色產業鏈,從手機貼膜、手機殼、手機解鎖、越獄再到手機維修、手機翻新,其中有些能稱得上是暴利。很多消費者會說,我貼膜會去淘寶上買,解鎖越獄從淘寶上買個軟件,手機維修去專業的售后服務點等等,如果沒有消費就沒有這種灰色產業的存在了,這種想法就大錯特錯了。當手機商報給你的維修價格比售后服務點低很多時 ,你難道不會心動嗎?維修使用的零件同樣是正品,只是渠道來源不同而已,想必很多消費者會選擇手機商維修。
一個簡單的例子就證明了有需求,就必然有市場。中國目前手機用戶超過13億,智能機用戶在未來增長至51.1%,由此可見,需求有多么大,市場的發展潛力有多么大。閑置下來的手機基數更是大,有這么龐大的供求方,那么手機商們就在供求和需求中間起著重要的橋梁作用,不容忽視。
很多的消費者會在58同城、趕集網或者淘寶二手上,轉賣自己的二手手機,大多數購買者認為,個人交易總好過跟手機商們交易,更愿意選擇在網上交易,但他們沒有考慮到無法拆機驗貨,無法辨別行貨、水貨等問題,更沒有意識到個人賣家的信用是無法評估和考量的,甚至交易完以后個人賣家是無法查找的。
網上專業的二手回收平臺數量不斷增長,有的平臺做的特別大,有背景,有投資,有保障,更值得信賴,因此吸引了一大批的用戶在二手回收平臺交易,更有的二手手機回收平臺預測潛在用戶達到15 億。現如今,手機回收的方式層出不窮,各大回收平臺擠進傳統回收行業,正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手機回收的市場,政府又不斷嚴厲打擊實體商戶,手機商們已被傷的遍體鱗傷了。華強北能再恢復往日的繁榮嗎?手機商在夾縫中生存,出路又在哪里?
關注速回收CC公眾號,更多詳情進官網,看小編下回解析手機商的出路在哪里?